五大訴求

日本福島核災繼車諾比、三浬島事件後,再度向世人證明:發展核電是以超出人類控制能力的科技,製造出禍延子孫的不定時炸彈與廢料,核能是最不負責任的高風險能源
如今,全球反核聲浪高漲,包含歐盟、瑞士等國紛紛宣告暫停核電政策,甚至關閉老舊核電廠,逐步放棄核能發展。然而,與日本同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台灣,政府、台電、原能會卻口徑一致地不斷拋出「台灣核電比日本安全」、「停用核電,全台缺電,經濟衰退」、「核能才是便宜又減碳的乾淨能源」等訊息,企圖誤導大眾。
經過審慎的檢覈與計算,民間團體發現台灣核電並不安全,廢除核電仍可兼顧經濟成長與節能減碳,換句話說,非核家園是台灣政府責無旁貸的任務,不容政府公然說謊、瀆職卸責!
  核電不是安全的能源 
核一、核二、核三不得延役,若無法確保安全,應提前除役
台灣位處亞熱帶及環太平洋地震帶,地質脆弱,四面環海,先天地理條件已不利於設置核電廠。偏偏四座核電廠與鄰近斷層的距離,均低於8公里選址標準,成為全球少數會同時遭逢地震、海嘯、洪水三重威脅的高風險電廠。因為三哩島、車諾比這幾個地方,沒有地震、沒有海嘯。簡而言之,台灣的核電廠比起英國的 Sellafield, 美國的三哩島、蘇聯的車諾比更危險。
在後天設計上,核一~核四的抗震係數為0.30.4G,低於日本福島核廠的0.6G,如果日本宮城地震發生在台灣,核電廠根本毫無抵禦能力。一旦強震引發海嘯,後果更是不堪設想。
1. 台灣核電廠基本資料
核電廠
役齡
耐震係數
斷層距離 (選址標準: 8公里)
預計除役年
核一
32
0.3 G
山腳斷層: 7公里
2018
核二
30
0.4 G
山腳斷層: 5公里
2019
核三
27
0.4 G
恆春斷層: 1.5公里
2026
核四
興建中
0.4 G
6條「非活動斷層」: 5公里
70幾座海底火山群:80 公里
---

此外,依據日本福島撤退方圓30公里範圍來看,如果核一、核二發生核災,一小時內必須撤離北台灣600萬人口;核三廠核災,整個恆春半島必須淨空,輻射將籠罩全台,屆時,國人何處容身?子孫如何生存?
歐盟各國從這次福島核災學到:常規檢驗已無法確保核安,必須進行壓力測試,檢驗電廠是否能經得起複合型災難的考驗。核一~核三均為役齡超過27年的老舊電廠,不僅不該延役,更要進行壓力測試,一旦無法通過,甚至必須提早除役,才能保障民眾的安全。

核四廠追加預算應刪除,不得裝填燃料棒
核四建廠時,受到各方國際勢力覬覦,選擇將龐大的建廠利潤「分包」給美日等跨國公司,而最複雜的統籌施工則由毫無建廠經驗的台電自理,再加上誤選不穩定的單一系統,宛如一部由小孩駕駛、搖搖欲墜的拼裝車。
更離譜的是,2010年試運轉以來即發生十多起意外事故和設計錯誤,7月舉辦貢寮海洋音樂祭時,核四即因一連串施工錯誤,造成廠區28小時大停電,遠超過全世界核電廠最長停電可應變時間的8小時。當時若已插入燃料棒正式運轉,將如同這次福島核災,反應爐失控無法冷卻,爐心融毀,至少達五級國際核災標準。
核四一旦商轉將是一頭失控的大怪獸,民間團體呼籲勿讓核四裝填燃料棒進行運作,亡羊補牢猶未晚。畢竟錢再賺就有,命可只有一條
  非核低碳,有跡可循 
關閉核電廠,台灣會不會缺電呢?答案是:不會!
依據能源局統計,2010年台灣電力系統的供電能力(淨尖峰能力),比起夏季最大的用電需求(尖峰負載)高出24.3%的備用容量率,而核電對尖峰負載的貢獻約13.4%左右,因此,若立刻關掉所有核電廠,台灣仍有至少10.9%的備用電力(高過日、韓與歐洲先進國家約5~10%的備用電力),不會有任何一個家庭或一家工廠因此缺電。
此時若配合調整產業結構、提升用電效率、發展再生能源,便能控制用電尖峰負載維持在2009年水準,則備用容量率還可再大幅提升到17.9%以上(2),符合我國法定16%的標準。
2. 既有核電機組停機受檢,台灣備用容量率之變動
情境
尖峰負載MW
淨尖峰能力MW
備用容量率%
2009
33858
44453
30.2
2010
35990
44827
24.3
核電停機(功率4886MW)
35990
39941
10.9
核電停機+力行節能
33858
39941
17.9







● 降低高耗能產業、提升用電效率、停止補貼工業用電
調整產業結構、提升用電效率的策略之一,便是停止補貼工業用電。工業電價數年來低於發電成本,更低於民生電價,耗費全台50%以上的電量,卻僅創造不到10%GDP,原因即在國內工業多為高耗能低產值的產業。為了減輕這類企業的經營成本,政府不思輔導產業轉型低耗能高產值,卻拿納稅人的錢貼補工業用電,僅2007-2010年,人民就補貼超過2000億元(3),不僅不公平,更使企業不願積極節電。
停止電價補貼政策,甚至適度提高部分高污染、高耗能工業的電價,反而可刺激企業全力提升用電效率、節約能源並促進產業轉型,兼顧社會公平、環境正義與經濟效益;民間團體推算,力行節能將可使2025年台灣總用電量不高於2010(即用電零成長),大幅降低碳排放。此舉可回應國際間對於減碳的要求,真正提升台灣形象。
3. 近年工業用電補貼
年份
工業用電
(仟度)
工業用電價格
(元/度)
發電成本
(元/度)
工業用電補貼(億元)
2007
 119,358,261
1.93
2.37
527.56
2008
 117,067,247
2.12
2.90
913.36
2009
 109,693,882
2.46
2.68
238.58
2010
 124,154,286
2.46
2.82
449.07

在用電零成長的目標下,積極發展再生能源
擁核者宣稱核電不直接排放溫室氣體,能降低碳排放,此乃忽略從鈾礦提煉、硬體建設到廢棄物處理,所排出的溫室氣體。根據國際可靠研究,各種能源的生命週期排碳量,每度核電平均排放66克二氧化碳當量,高於風力、水力及其他再生能源;如果納入完整生命週期計算,核電每度發電成本約2元,不僅高於燃煤發電,也高於風力發電(4)。因此,再生能源比核電更減碳、具經濟效益。